1)斯时何时?战乱之时! 六六九 人才啊!_崇祯七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董策应了声是,绕到刘若宰旁边,往桌上看去。

  那卷轴是一幅地图,在后世时候,董策对明朝的地图一点儿也不陌生,看了不知道多少次,是以这地图一入眼,他就看出来,这大致是西北地区,包括山西布政使司,山西行都司,山西布政使司,山西行都司的地图。

  地图面积很是不小,足足占据了大半个桌面。跟后世绘制的明朝地图相比,这个地图要粗略简单许多,但大体轮廓是没错儿的,而且董策看来,上面的那些路线,山川河流,城池卫所军堡的标注,也是没什么谬误。

  整体来说,这绘图水平已经可以算是很不错。

  在这个时代,地图乃是军国重器,轻易不可示人的,刘若宰肯拿给他,足见信任了。

  “你来瞧瞧,咱们从镇河堡到肃州卫,应该怎么走。”刘若宰现在地图上镇河堡的位置点了点,然后又点了点肃州卫。

  董策看了一眼,便是叹了口气。要说这个差事,办成了,那功劳肯定是极大的,但难度也是够大,别的且不说,单单是距离这一条,就足够人吃一壶的了。

  他们要去的目的地是嘉峪关外的大草滩,那么就得先去嘉峪关,而嘉峪关在肃州卫,是整个陕西行都司的最西北角,同时,一,本,读,小说也是整个大明朝的最西北角。镇河堡则是在山西的北端,从镇河堡去到嘉峪关,只怕四千里地上下总是有的。

  四千里地啊!来回就是八千里!就算全都是马车骑兵,也要走上几十天才成,想想就让人心里不知道什么滋味儿。

  董策盯着地图仔细的看,过了一会儿,便是有了些主意。

  “大人,以末将的看法,咱们往西边走的话,大致有两条线路。”

  董策看着刘若宰,沉声道:“第一条线路,属下称之为南路。咱们可以从冀北道直接南下,走大同,而后入太原府,而后走汾州,而后走平阳府,由潼关入陕西布政使司。入西安府,然后沿着丝绸之路之故道,一路往西北而行,走凤翔府,走巩昌府,走临洮府,入陕西行都司,而后走西宁卫等,直抵肃州卫。”

  “第二条线路,则是咱们从镇河堡,往西南而行,走大同左卫,平虏卫,河曲,由保德州渡过黄河,抵达府谷,由延安府入榆林卫,沿着延绥镇的边墙南边的军堡,一路往西而去。而后由宁夏镇入临洮府,再入陕西行都司,接下来的路线,就和第一条一般了。”

  “两条线路,其最大区别,主要就在山西和陕西境内的路线不同,一条是南北几乎贯穿山西,而后走关中往西,贯穿陕西南部。第二条,则是只要走小半个山西就成,在陕西境内,是贯穿陕西北部,也不是极长。根据末将估算,第二条线路大约要短至少八百到一千里。”

  其实还有第三条路,这条路更近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hl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