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十七章李白_飞越唐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就在这个时候,一个清朗的声音吟道:“柿林夜宿鸳鸯鸟,日上三竿春睡好,吾虽王府应雅召,还想做个红线姥。”

  唐朝一惊看去,只见一个三十八九的中年文士手握一把泥金团花折扇,正对着自己的方向微笑。看其貌白神清,儒雅潇洒之态,的是世间少有。更兼他身后佩了一剑,剑未出鞘,不知其锋利几何,但剑鞘乃是鲨鱼皮,金吞口,黑沉沉的,貌相古雅。

  忍不住肃然起敬:“先生高姓,如此出口成诗,的是宦海高人?”

  这中年人脸上就闪过一丝黯然的神色,但这神色一闪而逝,高吟道:“我本蓬蒿人,凤歌笑孔丘。想李白攉铄庸才,何堪高居庙堂,现四海为家,怀抱利器,将以寻有为也?”

  唐朝的眼睛睁得老大,啊哈的一声大叫,扑了上去:“李白,你是李白,给我签个名吧?”

  却忽然想到自己没有带笔,不由全身掏摸起来。

  李白也很惊诧:“阁下何人,好象对在下所知甚深,盼详为告知?”

  唐朝就大声吟道:“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!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,还有,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,两岸猿声蹄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还有,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〈静夜思〉〉〈春夜洛城闻笛〉〉,这些,都,都是您写的吧?”

  李白有趣的看着唐朝,听他气喘吁吁的说完,忽然叹道:“是,想不到贤弟竟还记得不才的几句虚文,倒是难得,不过我劝贤弟一句,白虽薄有微名,但至今郁郁不得志,杜甫老弟说得好啊,‘古来才大难为用’,白虽狂妄,自信还比庙堂之中的许多人高明,却想不到才高人愈嫉,过洁世同嫌,反为排挤,不能为世所容,因此游历天下,以排解胸口郁闷!”

  这些话,本来以李白的身份,是不会对一个初见面的少年说的,但李白此人,率性而行,殊少遵守世间的礼节,心中有感,竟对唐朝这个陌生人说了出来。

  唐朝大喜,忽然跪下:“李,李翰林,请您收我为徒?”

  他显然想不到会在这南诏的穷乡僻壤之间遇到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,油然而生孺慕之心,这个头,那是磕得心甘情愿的。

  李白一听,脸色就闪过一丝不豫:“年轻人,难得你有这种上进心,可我早不是什么翰林了,恕难从命!”对唐朝跪在地上,竟是真眼也不瞧一下。

  其实,倒不是李白居傲,而是“李翰林”这个称呼,大遭李白之忌,李白平生最大的失意,就在于当初上长安求官的时候,受到李隆基的冷遇。他初到长安的时候,倒也风光,几手应圣的诗一作,什么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”“瑶台应惭居嫦娥,杨家有女天仙媚”,其才更是震惊朝野,令天下文人甘拜下风。但想不到就是因为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hl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