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小说中诗句对人物的作用_免费全本逸之绝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❶小说《红楼梦》在人物、环境、情节的描写外,融入了大量诗词,分析下作者用意

  1、明清白话文小说基本上全部充斥着或引用或自撰的诗词歌赋,可以说小说夹杂诗词是当时的一种流行创作手法;

  2、红楼梦之中出现的诗词艺术境界较高,基本上皆为作者自创,体现出曹雪芹很高的诗词创作水准且引用极少,这也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;

  3、用诗歌更能简洁准确地描人叙事

  ❷论红楼梦中诗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

  《红楼梦》中的诗词是整部作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,对抒发人物心境、彰显人物性格、揭示人物命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与其他文学作品显得更为突出的是,它的极大多数诗词曲赋都与小说的故事情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且浑然天成,成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  《红楼梦》中的诗词对于人物塑造的作用一、刻画人物形象,彰显人物性格

  《红楼梦》中通过诗词来彰显人物的特性,勾勒人物形象,通常有两种方式。第一种是借助作者或他人这种第三方用诗词对人物形象进行评论,人物带有品评主体人物的主观印象;第二种是由人物自作的诗词,用以显露自己的性格,彰显人物的不同个性。

  (一)借作者或他人诗词

  第三回《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》,黛玉与宝玉初次见面,作者先是对宝玉的外貌和服饰进行了细致的描述,紧接着便有这样一段他人的诗词

  后人有《西江月》二词,批的极确。词曰:

  无故寻愁觅恨,有时似傻如狂。纵然生得好皮囊,腹内原来草莽。

  潦倒不通世务,愚顽怕读文章。行为偏僻性乖张,那管世人诽谤?

  又曰:富贵不知乐业,贫穷难耐凄凉。可怜辜负好时光,于国于家无望。

  天下无能第一,古今不肖无双。寄言纨袴与膏粱:莫效此儿形状!

  宝玉作为一名贵族公子,在诗中仿佛是一个痴痴傻傻的少年,虽然他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,照常理来说应该没有什么“愁恨”,但他却偏偏“寻愁觅恨”,蔑视一切功名利禄,“不通世务”,是一个性格乖张、不入流、不随俗的少年公子,这样的性格,注定无法承担起封建家庭的重望,也为当时的社会所不容,所以他成为他人眼中的“天下无能第一,古今不肖无双”。

  这两首词,作者以世俗之眼光来贬写宝玉,但内心深处却饱含着对宝玉的同情和赞美,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和愿望,似嘲实赞,喻褒于贬,采用的是《红楼梦》中经常用到的“正话反说”的方式,对宝玉的叛逆思想和性格做了深刻的描画。

  正如脂砚斋所说:“通部中笔笔贬宝玉,人人嘲宝玉,语语谤宝玉。”

  (二)人物自作诗词

  如果说作者或他人之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hl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